ECONOMICS
专业化与贸易
specialization & trade
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在工业革命之后,专业化显得尤为突出。
专业化(specialization)是指一个国家专注于生产自己有优势的产品,即各司其职。
各个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,再进行国际贸易,这样可以实现双赢。但这只是理论情况,实际会因各种因素(政策、污染、童工等)导致有些国家不愿进行国际贸易,比如增加关税。
机会成本(opportunity cost)是指在面临两个选择时,选择A时对于选项B的收益,比如选择上学,机会成本就是少赚了几年钱;选择工作时,机会成本就是少读了几年书。
生产可能性边界(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)

一个国家选择生产枪或者黄油,当选择生产很多枪时,生产黄油就变少,反之亦然。
实际情况可能是很多种物品的对比,但是一般以两种产品为主。
一般是日常生活用品和高科技产品的对比,比如鞋子和飞机,半导体芯片和白酒。
曲线内的点都能达到,但是生产效率低;曲线上的点是生产效率最高的点;曲线外的点是不可达到的。
为什么这个曲线是上凸的?
正常情况下是直线,就是1份黄油的资源可以换来n份枪。
但是当某种产品生产过多时,它就需要更多资源。可以这样解释,假设一个国家生产黄油和枪的能力一致(比如说一半人擅长生产枪,一半人擅长生产黄油)。起初,生产少量黄油时,只需要投入擅长生产黄油的人。当大量生产黄油时,需要把擅长生产枪的人也叫过去生产黄油,那效率肯定降低(额外的机会成本增加),所以曲线非直线。
当国家的科技发展时,ppf曲线会整体外扩;当国家遭受经济或者生态灾难时,ppf曲线会整体内缩。
每个国家生产自己擅长的东西,然后出口出去,再进口自己稀缺的东西可以实现双赢。
两个国家增加关税实际上是囚徒困境的博弈。
参考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8X62YsE6c/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roduction%E2%80%93possibility_frontier
经济体系
econimic systems
(自由)市场经济 ((free)market economics )
计划经济 (planned economies)
市场经济可以提高生产效率,因为生产者关注自身利益,但是无法维护秩序、法律等。有一些公共设施也没法建造(铁路、公路)。市场经济会混乱,需要政府来制定比如行业标准,工资等。
计划经济效率较低,有时不够敏锐。
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体系都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,但是朝鲜是几乎计划经济,新西兰是几乎市场经济。
供给和需求
supply & demand
供给需求曲线反应了价格和数量的关系
对于需求曲线,当价格下降时,需求会增加
对于供给曲线,当价格上涨时,产出的意愿会增加
当价格过高时,产出比需求多,称为过剩(surplus);同理为短缺(shortage)
当两曲线相交时,供给与需求相等,称为均衡(equilibrium)
p为均衡价格(equilibrium price),q为均衡数量(equilibrium quantity)
曲线的变化有四种情况,需求增加、减少。供给增加、减少。这些会让曲线左移或右移。比如生产草莓,天气寒冷会使草莓生产变难,就会使供给曲线左移。移动后的曲线会产生新的均衡点

有时候不能只通过供给需求曲线来分析市场,比如人体器官买卖,会出现富人会得到器官而继续生活,穷人会不断死亡,这不符合道德。另外人体器官如肾脏的需求增加会带来非法获得肾脏的行为,会导致犯罪率提高。
这也应证了上文提到了要结合自由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。
参考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upply_and_demand
宏观经济
macroeconomics
人民幸福与三件事情有关,并且有三个指标衡量:经济持续增长(GDP),控制失业(失业率),维持价格稳定(通货膨胀率)
GDP(国内生产总值,gross domestic product):特定时期内(通常为一年)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,分为“消费者消费”、“企业投资”、“政府支出”、“净出口”。
如果一个国家的物价更高,那么生产相同数量东西时,这个国家的GDP会更高,这是因为通货膨胀,所以真实的GDP要用通货膨胀修正。
失业率(unemployment rate):失业人口和具备劳动力的人口的比值。小孩、老人、无法工作、不想工作、找工作中途放弃的不算。这里具备劳动力的人意为能工作并想找工作的人。
失业的三种类型:frictional unemployment,本来有工作,想换工作,短暂失业。structural unemployment,因发展而不再被需要的工种,比如AI发展导致部分人失业。cyclical unemployment,比如因经济不好而裁员。前两种的总和被称为自然失业率,是正常的,是必然存在的。
GDP和失业率呈负相关。
通货膨胀(inflation)就是物价变高,钱不值钱;通货紧缩(deflation)就是物价变低,钱越值钱。这两个都不好,要维持价格稳定。物价变高,大家不想买东西,为什么物价变低也不好?因为人们会期望更低的物价,而延迟购买,而且对于有贷款的人相当于还款更多了。这都会降低GDP,从而导致失业率上涨。
通货膨胀率(inflation rate):(今年物价-去年物价)除以(今年的物价)。此处物价的计算以购物篮(basket)为准,购物篮通常是生活必须品,比如汽油、面包、房租、电影票。
通货膨胀和紧缩都是交替进行的。总之没有绝对的解决方案,都是在权衡。
生产力与增长
productivity & growth
衡量国民是否富有的标准:人均GDP(GDP per capita),即GDP除以人口数。
生产力(productivity):可以看作每个人每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物品的数量,它是国家经济的决定性因素。
而国民的富有程度不仅取决于生产力,还取决于分配。
生产要素(factors of production),生产所需的东西,比如土地、人力、机器。
技术(technology):把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用来生产的方式。比如电脑的出现,电商的出现。
生产关系(relations of production):一般以公有制或私有制为基础。
通货膨胀与泡沫
inflation & bubbles
购买力(purchasing power):一定价钱可以买到的物品数量。
假设你工资上涨了2%,但是物价涨了5%,那么你的购买力下降了3%
消费价格指数(consumer price index,CPI):今年的物价(篮子)除以去年的物价,乘100。CPI并不一定能准确反映物价上涨情况,还需考虑商品的质量提升,比如以前的电视虽然便宜,但是功能也少。现在的电视虽然贵,但是功能也多。
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:1.国民富有,需求变大,竞价带来物价上涨,这被称为demand pull inflation。2.成本增加,商品减少,带来物价上涨,这被称为cost push inflation。
但是通货膨胀并不一定是由这些原因导致的。巧克力的物价上涨是因为巧克力的需求增多,可可豆的种植变难,导致价格上涨。但是房价的上涨并非如此,买房的人没有增多(人没有变得有钱),造房也没有变得困难。
低息和政策鼓励大家买房,买房需求增加,导致房价上涨,很多人觉得房价会一直涨,想从中获利(即投机),所以大家纷纷买房,导致价格持续疯狂上涨。但是实际上没有人真正想买房子用,所以最后大家卖不出去,房地产成为了泡沫(bubble)。
财政政策
fiscal policy
需要刺激经济增长时政府会增加支出,减少税收;反之亦然。
但是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非常复杂,有些人主张让市场自由恢复。不过政府干预至少可以给人们带来信心。
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是:税、利、债、费。
赤字与负债
deficits & debt
赤字(deficit):政府支出超过税收
负债(debt):赤字的总和。不能简单看负债多少,而要做通货膨胀校正,考虑到还钱能力,真正衡量欠多少钱应该用负债/GDP。
国家长期负债的坏处:
国家负债需要借钱,但是企业发展也要借钱,钱很多被国家借走后,企业能借的就变少了,从长远看,影响整体经济发展。
债主担心政府还不上钱,所以可能不借,或提高利息,这样国家就更还不上钱,导致经济大衰退。
货币政策
monetary policy
如果央行发行更多货币,大家就会去存钱,从而货比三家,银行为了竞争会降低贷款利率,增加通货膨胀;反之会增加利率,降低通货膨胀。
美联储改变货币供给的三种方法:
1.准备金要求(reserve requirement):银行必须保留一定金额的现金。减少准备金会增加货币供给,反之亦然。
2.贴现率(discount rate):银行如果钱不够就可能向美联储借钱,这个利率叫贴现率。贴现率低,银行就倾向于借钱,就增加了货币供给,反之亦然。
3.公开市场操作(open market operation):美联储还国债,增加了货币供给;反之亦然。(最常用)
改变经济速度的两个方法: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。货币政策影响小,财政政策影响大。
参考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670006366
货币与金融
money & finance
在以前人们相信货币有价值是因为它和黄金挂钩(金本位),现在人们相信货币有价值是因为人人都相信它有价值。
金融:钱的流动,从lender(借出人)流向borrower(借进人),这其中存在中介。
中介有三种。银行(bank)、债券市场(bond market)、股市(stock market)。前两种是固定钱的流动,股市则是不固定的。
债券市场就是borrower给lender打一个欠条(即债券),债券可以买卖以获得现金。
股票就是公司把部分所有权卖出去,从而获得现金,当公司盈利时,持有股票的股东也跟着分享盈利,他可以把股票卖出去以获得现金。
为什么有中介?1.因为1对1交易很麻烦和迷茫。2.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,中介可以承担和稀释风险。
投资银行或者叫证券公司:帮企业发债、发股、上市的中介。国外叫投行,国内叫券商。
期货:买卖双方约定在某个时间以某种价格交换某种商品。
参考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cH4y1s7fD
金融危机
financial crisis
证券(security):具有一定权力的法律凭证,证券持有人可以依据证券指定的内容取得相应的权益。常见的证券有股票、债券、期货、期权、基金。
动产(personal property):可以移动的财产,比如汽车、家具、股票。
不动产(real property):不可移动的财产,比如房地产、土地。
抵押(mortgage):提供私人资产作为债务担保。质押(pledge)和抵押类似,但是质押会转移占有人。抵押可以是动产和不动产,质押为动产。抵押权的实现多为向法院申请拍卖,质押则直接变卖。
住房抵押贷款(mortgage loan):抵押贷款的一种。借钱时,以房产作为抵押。如果没钱还款,债权人就通过法院拍卖房屋得到钱进行补偿。
抵押贷款支持证券(mortgage-backed security,MBS):当某个人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时,银行有一个凭证,银行把这个贷款凭证卖给投行等金融机构,这些金融机构拿到很多抵押贷款的凭证后组成一个池子(pool),然后把池子里的抵押贷款打包成证券出售给投资者,这个打包的集合就是MBS。
债务抵押证券(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,CDO):一种投资组合。投资人喜欢买MBS,因为就算还款人无力还款,也能变卖房子,因为房价在涨。那么很多金融机构就喜欢创造MBS给投资人,所以就会放宽贷款的要求,让信用很低的人也能贷款。投资人会向信用评级机构评估一组MBS,但是这些金融机构为了把低评级的MBS卖出去,他们把低评级的MBS和高评级的MBS混在一起卖,但是评级机构却给这个组合高评级(评级机构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),所以投资者就愿意购买。
低利率和宽松的贷款条件使美国房价上涨,使MBS和CDO成为很好的投资。但是,随着价格升高,很多人无力偿还贷款,所以变卖的房子变多,却没有人买,房子的供给大于需求,使房价暴跌。这造成贷款高于实际房价,很多人选择不还款,即违约(default),进一步拉低了房价。直到2007年,有些借出人收不回还款,宣告破产。很快这些投资人(投资MBS和CDO的)也赔钱了。
信用违约互换(credit default swap):一种信贷衍生品,是一种违约保险,比如投资者买了MBS或CDO,害怕还款人违约,就买了一种保险,定期向卖方支付保费,如果还款人违约了,卖方就要承担买方的经济损失。
投资就是一种赌注,所有这些有关联的金融产品就会导致经济市场崩溃,就是2008年经济危机。
美国政府的解决方法是花钱补助各行各业,施行一些法律。
经济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风险转移,每个人都想把投资风险转移给别人。
参考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Ye411e7qc/
经济崩溃
economic crashes
恶性通货膨胀(hyperinflation):指通货膨胀率极高,比如津巴布韦。
货币流通速度(velocity of money):1块钱每年被使用的次数。
增加货币供给会带来通货膨胀,人们希望在物价上涨前买东西,所以增加了货币流通速度,速度的增加又使通货膨胀加剧,又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剧,恶性循环。津巴布韦通过放弃自己的货币,使用美元或邻国货币,结束了恶性通货膨胀,之后物价稳定。
流动性(liquidity):指个人将资产以合理的价格变现的能力。它从时间(变现快慢)和价格(价格是否合理)两方面考虑。现金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。
流动性陷阱(liquidity trap):在经济不景气时,货币政策无法刺激经济回暖的情况。
滞胀(stagflation):停滞性通货膨胀,即物价上涨(通货膨胀)时,工资降低或失业率上升。传统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时,工资也应该跟着涨。滞胀的原因很多。1. 公司生产要素价格上涨,成本增加,被迫减少工人工资或裁员。2. 物价上涨使人们不敢消费,导致企业盈利降低,被迫降低工人工资,工人工资降低后更不敢消费。3. 国家发行货币以刺激消费,但是因为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均,钱大部分到了富人手里,富人知道正在通胀,不把钱拿去投资,而是买房产,钱无法真正做到流通,穷人就算分到钱,也是拿去消费,但是物价上涨,也没法一直消费,需求小于产出,钱的流通还是缓慢。在经济不景气时,工人还会因为保住工作而主动降薪。
在经济不景气时,如发生滞胀时,很多人选择持有现金或房产而非投资或消费,国家希望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,但是大家还是选择持有现金而非消费,比如低利率时,人们因为流动性偏好(liquidity preference)还是选择不存钱。
参考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qg411u7e3
经济学派的思想
economic thinkers
亚当斯密的《国富论》主张个人为自己利益而活,私有制,从而使整个社会更美好。马克思的《资本论》说生产资料公有制,从而去除阶级,达到共产主义。苏联主张共产主义,而欧洲和西方国家主张资本主义。但是大萧条(great depression)击溃了资本主义市场,这与亚当斯密所说的理论不同,凯恩斯虽然没有支持共产主义,但是他说资本主义也需要政府干预,政府干预并非百害而无一益,从此开启宏观领域的大门。之后很多人吸纳了很多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观点,有些国家实行了社会主义,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中间态。
国际贸易
international trade
当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时,会用美元交换人民币,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,人民币升值(appreciate),美元会贬值(depreciate)。
全球化
globalization
很多企业为了追求低成本,把简单低级的工作放在一些落后的国家,因为那边劳动力廉价,比如一些传统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。但这也会带来问题,很多落后国家工作环境差,没有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使用童工,被认为这是在剥削他们,或者是一种经济殖民。但是这些落后国家又需要这些工作岗位以支持就业率和经济发展。
收入不均
inequality
财富不均(wealth inequality):财富指每个人的存款、不动产、股票等减去负债。截止2022年,全球共有454万亿美元财富。美国约占据30%,欧洲约占据23%,中国约占据20%,非洲约占据1%。
收入不均(income inequality):收入指不断增加进财富的那部分。收入不平等指假设总共有100块钱,分配给10个人,并不是每个人分10块钱,而通常是最富有的5个人分80块钱,最贫穷的5个人分20块钱。工业革命开始,收入不平等扩大,从而导致穷人因为贫穷教育水平低下、技术有限、认知和社会资源有限,能产出有限,收入较低,富人则越来越富。
洛伦兹曲线(lorenz curve):衡量收入差距,横轴是累积人口百分比,纵轴是累计收入百分比。如果收入是绝对平等的,就是一条直线,比如20%的人获得20%的收入,50%的人获得50%的收入。如果收入有差距,就是内凹的曲线,比如80%的人获得20%的收入,剩下20%的人获得80%的收入。
基尼系数(gini index):衡量国家收入差距的指标,计算公式如图。0表示无差距,1表示最大差距,一般以0.4为警戒线。
库兹涅茨曲线(kuznets curve):衡量人均gdp和基尼系数的曲线,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曲线,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。该曲线表明,经济发展初期,一般以传统农业为主,大家收入差距不大,当科技发展后,有些人去做新兴工业,收入差距增大,当经济发展更好时,每个人的收入差距又差不多。

收入不均的解决办法有很多,比如加大对富人的征税、提高全民教育水平、提高最低工资、增大对逃税的监管等,但其实际效果还需仔细根据情况分析。
参考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pA4y1D7P5/
微观经济
microeconomics
宏观经济研究国家、世界。微观经济研究个人、企业。
边际分析(marginal analysis):在经济学中边际指的是“额外”,边际分析是指额外增加的部分,其收益和成本的比较,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就可以做,反之亦然。比如饿的时候吃汉堡,吃完3个汉堡后,再吃一个汉堡的成本和收益哪个更高就是一种边际分析。一般吃完1个汉堡,吃低2个汉堡的边际收益大于成本,因为肚子还是饿,汉堡好吃。但是吃第3个汉堡的边际成本可能就大于边际收益,因为吃撑了,这被称为边际效应递减(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)。一般边际收益是递减的,边际成本是递增的。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,总利润最大,即吃得刚刚好。
物以稀为贵,但是也要符合需求,否则没有市场。也和是否有替代品有关。
市场
markets
哄抬物价(price gouging):卖家推动价格过高上涨,超出正常市场价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》中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,商品价格若高于正常市场价值,且存在捏造、散布涨价信息或利用其他手段推动价格过快、过高上涨的行为,即可认定为哄抬物价,需负法律责任。
掠夺性定价(predatory pricing):或者叫价格垄断行为,同样是违法行为。企业为了驱赶竞争对手,通过短期亏损进行极低定价,在占据市场后,再提价。沃尔玛就是如此。
价格控制
price controls
价格控制分两种,控制价格上限(price ceiling),看起来这会让物价持续很低,但是当大家都去买时,增大了需求,就需要增大供给,但是价格不会上涨,生产者发现生产再多的东西也不赚钱,就不生产了,造成供给短缺。控制价格下限(price floor),会刺激供给,但是消费者觉得太贵了不买,或者买替代品,导致生产者东西卖不出去。通常价格控制效果不会好,但是控制最低工资除外。
消费者剩余(consumer surplus):消费者心理预期价格-实际成交价格,即消费者觉得自己少付了多少钱。
生产者剩余(producer surplus):生产者实际成交价格-心理预期价格,即生产者觉得自己多卖了多少钱。
剩余(surplus)只能在均衡点左侧。
无谓损失(dead weight loss):因外力,比如税收、垄断、价格控制造成成交数量小于均衡数量,会带来无谓损失。增加税收时,买家需要多花钱才能买到东西,所以价格上涨了,需求减少了。卖家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就会降价出售,这样上面蓝色三角就是消费者剩余,下面蓝色三角就是生产者剩余,中间黄色矩形就是税收收入,黄色三角形就是无谓损失,它是资源得不到合理分配产生的。可以用政府补贴来减少无谓损失。但也可能会带来浪费,因为有些人觉得无谓损失会自己调节。
参考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zxS1Y4ELi/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605421362
市场失灵
market failures
公地悲剧(tragedy of the commons):个体为自己利益而不考虑集体利益时,最终导致利益受损。比如捕鱼的人如果一直捕鱼就会导致鱼数量的大幅减少,应该让鱼有一段时间的繁殖。如果你遵守这个规定,别人不遵守这个规定,你就很亏,所以大家仍然在大量捕鱼,导致最终资源枯竭。在环境问题上,有时候生产会污染环境,如果所有国家都能保护环境就能可持续发展,但是如果你保护环境,别人仍然在污染环境,那么你保护环境没有意义,而且会亏损,所以大家都开始污染环境,导致生态被破坏。
外部性(externality):一个群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群体产生的影响。正外部性(positive externality)是好的影响,负外部性(negative externality)是坏的影响。比如邻居在装修,影响你休息,就是带来负外部性;养蜜蜂的人让可以促进水果的繁殖,就是正外部性。工厂污染环境就是负外部性。
很多人认为外部性只能由政府正确调控,比如工厂生产污染环境是负外部性,政府对其征税或限制。教育是正外部性,那么对教育进行补贴,让很多人享受义务教育。
环境经济学
environmental economics
回弹效应(rebound effect):能源经济学中的效应。假设小明上班需要花费1L汽油,通过某种能源节约技术,小明买了新能源汽车,上班只需要花费0.5L汽油,但是这可能会导致小明更喜欢开车了,以及更多的人购买新能源汽车,这似的能源的消耗不降反增。新能源会让旧能源的价格降低,旧能源更容易拿来做别的事。虽然有回弹效应,但是还是鼓励发展新能源。
教育经济学
economics of education
大学毕业为什么工资比高中毕业高,硕士毕业为什么工资比本科毕业高。基于以下两个理论。
人力资本理论(human capital theory):读越多的书让你获得更扎实更深层的技能。
信号传递理论(signaling):文凭可以让招聘者快速判断个人能力。
但是,上大学、读研的代价是:时间和金钱。那么上大学、读研是否有必要?这视情况而定。取决于上什么大学、学费、什么专业、你想过什么生活。
生产成本
costs of production
沉没成本(sunk cost):无法得到收益的成本,比如企业花100亿研究芯片,结果没研究出来或没有人买。那么100亿和人力就是沉没成本。沉没成本不参与未来决策。在之后做决策时,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。差不多意思是及时止损。
垄断
monopolies
垄断在大多数国家是非法的。
水平合并(horizontal integration):购买生产相似产品的公司。比如百事可乐如果收购可口可乐。
纵向合并(vertical integration):控制和占有供应链。比如车企收购了某些零件制造商。
这两种合并都会受到反垄断法的制裁,但是纵向合并会轻一点。
垄断都是不好的吗?非也,专利(patent)可以保护知识产权,刺激创新,但是有一定的有效期(比如20年),这样可以降低入行门槛。
自然垄断(natural monopoly):垄断比竞争要好的情况,比如公共设施,水、点、天然气,如果有三家电力公司,每个城市都需要铺设三种电线,成本很高,所以政府会集成一家公司,但是这家公司可能会随意提高价格,所以政府好需要对它进行调控。但是哪些产业可以自然垄断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。
价格歧视(price discrimination):同一个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。比如杀熟、出租车分段收费、学生优惠。
博弈论
game theory
有四种市场结构。1.垄断市场(monopoly),完全独家垄断的市场,新人进入市场非常难。2.完全竞争市场(perfect competition),新人进入市场门槛低,参与竞争。比如卖水果、卖蔬菜。3.垄断竞争市场(monopolistic competition),有几家大企业独立引导,但是新人进入市场门槛不高。比如奶茶、快餐。肯德基如果提高价格,人们就会去麦当劳。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提高价格,就会有别的人进入市场竞争。4.寡头垄断(oligopoly),有几家大企业垄断,进入市场门槛高。比如手机、汽车、电脑。
以下讨论寡头垄断。
这些企业的竞争方式是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(或叫价值竞争),其中非价格竞争是主要方式。非价格竞争的主要方式是广告。
为什么寡头不打价格战,因为在囚徒困境(prisone’s dilemma)中如果双方不合作就会达到纳什均衡(nash equilibrium),即双方都不能获益,关税战就是这个思想。

如果寡头达成一致,都提高价格,这样他们都会获得更大的利益,这被称为勾结(collusion)或卡特尔(cartel),但这在有些国家可能违法,但也很难界定。比如价格领导(price leadership)就是指一个寡头提高了价格,其他寡头也随之提高价格,这就不违法。OPEC,石油输出国组织就是卡特尔组织,他们控制着世界80%的石油,该组织旨在提高共同利益。
勾结或者叫卡特尔通常是不长久的,因为对方可能背叛,所以只有共识得到监管和严格执行才能维持下去。
在价格战中囚徒困境如下,其中有stan和brandon两个商家,如果stan定价高,brandon定价高,则双方利润都是200元,如果stan定价高,brandon定价低,他可以获得额外客源,所以stan利润为50,brandon利润为300,反之亦然,如果stan和brandon都选择低定价,则双方利润为80。所以应对策略是,如果对方涨价,我们应该降价;如果对方降价,我们也应该降价。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这只是理论。

行为经济学
behavioral economics
人并非完全理性,古典经济学的定律大都假设人在完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做决策,比如价格下降,销量就会上涨。但是并非如此,如果苹果价格下降,有些人可能以为苹果不新鲜,选择不买,所以销量下降。反之,贵的苹果可能给人质量好的感觉,从而提升名气和销量。
很多经济学家没有预测到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危机,这也是因为人的非理性,可参考《非理性繁荣》一书。
最后通牒博弈(ultimatum game):游戏规则是两个人瓜分100元,A提出瓜分规则,B选择是否接受,如果拒绝则双方一分钱也分不到。如果A提出55分,B会选择接受。如果A提出82分,B一般会拒绝。但是这样自己一分钱也得不到,B的选择是非理性的,他应该选择接受。
框架效应(framing effect):人对同一件事物的不同描述产生不同的决策。比如75%瘦的肉和25%肥的肉,会员每天仅需xx元,9.9而不是10元。即“语言的艺术”。但是高端商品的定价可能会是整数,并声称自己是高端商品。
助推理论(nudge theory):通过一些方式改变人们的选择和决策。比如在超市中,把想要卖出的商品放在更显眼的位置或更易获取的位置来增加销量。
损失规避(loss aversion):人们讨厌失去,想避免失去。失去100块钱很痛苦,获得100块钱没有那么高兴,即失去比获得更刻骨铭心。所以人们面对收益时,选择规避风险。面对失去时,选择寻求风险。
实验一:当人拥有1000元时,有两个选项。A:50%的概率增加1000,B:100%的概率增加500。84%的人选择B,16%的人选择A。
实验二:当人拥有1000元时,有两个选项。A:50%的概率失去1000,B:100%的概率失去500。69%的人选择A,31%的人选择B。
实验三:某公司有3组员工,第一组不给任何奖励,第二组承诺绩效好给年终奖,第三组在年初给奖励,但是绩效不好,年终会收回奖励。最后第一组和第二组绩效一样,第三组绩效很高,因为人们害怕失去。
劳动市场
labor markets
对是否设置最低工资和多少一直没有定论。
医疗经济学
the ecnomics of healthcare
医疗保险
死亡经济学
the economics of death
税收
taxes
增值税(value-added tax):假设我在卖汉堡,进货是100元,卖出是200元,那么需要缴纳200-100=100*0.13=13元的增值税,所以我卖213元,让最后的消费者承担增值税。虽然我卖了213元,但是实际只赚了100元。
所得税(income tax):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,就是针对企业或个人的收入进行交税。
税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。
直接税(direct tax):个人或组织直接支付给政府的税收,比如财产税和所得税。
间接税(indirect tax):有中介(比如商家)帮忙支付的税收,比如增值税和营业税(已取消,营改增)。
税也可以分为累退税、累进税、比例税。
累退税(regressive tax):钱越多,比例越低,但这可能对低收入人群压力大。
累进税(progressive tax):钱越多,比例越高,比如所得税。
比例税(proportional tax):不管钱多少,比例相同,比如增值税。
逃、偷、漏、避税的区别:逃税和偷税一样,现在没有偷税罪,只有逃税罪。指通过非法手段伪造账本或虚假申报来减少纳税。漏税也是非法减少纳税,但一般指代无意行为。避税指通过合法手段减少纳税。
参考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RT4y1k76r/
黑市
black markets
移民经济学
the economics of immigration
外国援助
foreign aid
幸福经济学
the economics of happiness
不仅要考虑经济还要考虑幸福